女婿与丈母娘咨询案例(恶毒丈母娘利用女婿给女儿换肾)

2023年1月11日 评论 160 浏览

·第一心理

每天耕耘最有趣、最实用的心理学

世界上,有两样东西不能直视,一是太阳,二是人心,人心很复杂,我们永远也无法把人心看清楚,也摸不透它。

今天这个故事,是有关姐姐、妹妹、和姐夫的。

妹妹为了帮姐姐试探姐夫的忠诚度,多次撩拨试探对方,拿女人试探男人,就是在试探男人的定力,一定会失败,最终酿成惨案。所以,人心是最经不起试探的。试探男人内心的女人,也一定是不自信的。

2010年7月16日,江西省某公园的湖里打捞起一具年轻男尸,死者是一个26岁的年轻小伙,名叫钟涛,是当地小镇上的居民。

警方赶紧联系他的家属,顺着线索,他们找到了中涛的未婚妻梁月。这个女孩温柔娇小身材瘦小,但是在回答警方的问题时,却眼神闪烁,说自己在家里看电视。梁月的妹妹良心也是如此,她替姐姐作证,两人一直在家里看电视

经验丰富的刑警一眼就看出了她们的端倪,对两人进行的施压,两个小时后,梁月哭着说出了事情的真相。

一年前,梁月带着相恋一年的男友回家见父母。本来一切顺利,但是梁月的母亲对这个女婿印象很差,总觉得他没规矩,她劝女儿慎重考虑两人的事情,可是,梁月却十分迷恋他,非要和他在一起。

由于禁不住女儿的软磨硬泡,一个月后,母亲还是答应了两人的婚事,让两人订了婚。

梁月订婚后,因为公司出差外出了一段时间。这时的母亲却起了馊主意,她让梁月的妹妹梁星去试探一下,钟涛是否对梁月忠诚。

妹妹本来是拒绝的,但是姐姐这个未婚夫长得确实帅气,她想着自己有机会和他一起消磨时光,未尝不是一件好事,于是就为难地答应了。

梁星其实也是个漂亮姑娘,她比姐姐多了几分俏皮和可爱。钟涛跟梁星在一起时,也会变得很开心,后来,两人的见面次数逐渐增多,更像是一般的情侣那样,母亲也并没有制止。

在梁月回来的前几天,钟涛接梁星到自己家里玩。那天晚上,他的家里只有他自己。因为梁星太可爱了,他忍不住亲了对方一口,此时的梁星也愣住了 ,见对方没有反对,钟涛直接把她抱到卧室里,就这样,两人稀里糊涂的睡到了一起。

可好巧不巧,两人突然听见了开门声,一抬头,竟发现梁月站在门口。

原来,梁月为了给未婚夫一个惊喜,故意把自己回家的时间说晚了,结果没想到,自己的未婚夫竟然和妹妹睡到了一张床上。她尖叫着跑出了屋去。

钟涛赶紧穿上衣服去追,梁星也被吓得惊慌失措,追了上去。

梁月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哭了两天两夜,不论钟涛说什么,她都不出来。第二天晚上,钟涛只好找了个借口,把梁月约到公园里,想跟她好好谈谈。此时的梁星偷偷跟在后面。观察着姐姐和姐夫的一举一动。

结果钟涛第一句话就是:要不是你妹妹三番两次勾引他,他也不会做出那样的事。

躲在暗处的梁星怒了,心想明明是你自己禁不住考验,她直接跑到了姐姐和姐夫面前,和钟涛争吵了起来,对方也只有跟着狡辩,两人争吵越来越激烈,梁星心中一怒,推了一下钟涛,结果对方没站稳,一不小心就摔倒在了后面的河里。

可是姐妹俩不知道,钟涛从小怕水,一点都不会游泳,想着彼此都是被钟涛伤害过的人,她俩都想看对方受教训,于是头也没回的就走了,就这样一条鲜活的人命就没了。

可以看到,这则惨剧是钟涛围绕三个女人进行的,三个女人,都想去测验同一个男人,那么问题来了,女人试探男人的动机何在?

1、缺乏自信

女人想要测验男人,一方面是因为自信,另一方面,是因为自卑,这里与其说是自信,不如说是“自恋”。

自恋是一种变相的自卑,根源在于自我价值感低下,才想要通过考验男人定力的方式,来证明自己被重视和被爱,以此增加自己真实的自信。

为了证明自己在配偶面前是“唯一的存在”“灵魂伴侣般的存在”为了满足自己的自恋需求,她们让男友接受了考验,但同时,真实的她们又很没有安全感,如此矛盾的心情,让她们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,想看看眼前这个男人,究竟有没有把自己放在第一位?

其实我被测验的是她们,也未必经得起考验,试探人心中包含对完美关系的期待,以及对对方过高的要求。

很喜欢一句话,女人的安全感是自己给的,从来不是通过考验男人得到的,当你足够优秀,足够自信时,你的自信也不会允许你去考验人性

2、敌意的归因偏差

敌意归因偏差属于心理学归因理论当中的一种,之所以叫做偏差,就是因为当事人在情境不明确的状况下,会将对方的动机或意图视为有敌意的倾向,我们把这个称为敌意归因误差。

持有这种心理的人,非常缺乏安全感,经常将他人的好意误解成敌视、讽刺等等这是一种不良的思维习惯,也是一种负性的归因方式。

当事人甚至会为了证明自己的恶意猜想,采取具有破坏力的行动,让事实变得真的如想象中糟糕,他们会在良性的环境下或社会线索缺乏的模棱两可环境下,对他人的行为给予过度的敌意判断。

比如把最好的朋友推远,无意中让相爱的恋人,离开自己,最后,他们信誓旦旦说“你看,对方真的可像我想象一样,从来没有把我放在重要的位置”。

敌意归因偏差是一种深刻的自卑,也是一种对早年经历创伤的强迫性重复。

要想解决这样的问题,还需追溯到早年的经历创伤事件,询问当时的感受,以及产生敌意的最初阶段,治本方能解决问题。

- The End -

作者 | 汤米

编辑 | 不下雨

第一心理主笔团 |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

参考资料:Bruk, A., Scholl, S. G., & Bless, H. (2018). Beautiful mess effect: Self–other differences in evaluation of showing vulnerability.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, 115(2), 192-205

微信公众号:第一心理

声明:版权归原创所有,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。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,请与本网联系,我们将及时更正、删除,谢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