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0年前女知青嫁给农民(嫁给陕北农民的女知青叫什么)

2023年1月9日 评论 191 浏览

·九谷观世

女知青43年前嫁给陕北农民,十年生5个儿子,如今拒绝回北京养老

作者:肖寒先生

图片:来源于网络,侵删

过了花甲之年,慢慢地喜欢回忆往事,在陕北这几十年,过了多年的苦日子,好在苦尽甘来,儿子们抚养成人,相继成家立业,而我和老伴,则是在农村颐养天年。在很多人看来,陕北人穷,那是几十年前,环境造就一代人的幸福与不幸,而我,却有着更多不同凡响的故事。

现在的年轻人又有几个人知道,我曾是北京来的插队知青,只不过,为了那个救过我命的男人,留在了陕北,从结婚至今43年,再加上插队的8年时间,我在陕北生活了半个多世纪。

没有了城里人的气质,多了陕北人的淳朴,这就是岁月以及爱情的魔力,几十年的峥嵘岁月,让我没有了对物质的追求,成了实实在在的庄稼人。

1971年农历六月初六,我跟着大院的三个哥哥一同来到陕北插队,那个时候的我还未满16周岁,在父母眼中,我依旧是一个涉世未深的孩子,兄长们常年在部队工作,我是家里最小的孩子,也是最被父母宠爱的宝贝女儿。

随着知青专列的开动,我并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,只是觉得好玩,一路上有三位哥哥照顾,大家在火车上相谈甚欢,而和我们一同前往陕北的还有辽宁的十几个知青,他们也都是高干子弟,这次到陕北插队,纯粹是为了体验生活,并没有当回事,觉得一两年后就可以回到城市继续生活。

然而,事实并不是这样的。

到了陕北寺院坪的生活,已经是在一周后了,这是一个位于光秃秃的山顶的村庄,全村老少加起来也还不到三百人,被分成四个生产小队,我和三位哥哥被分配到第四生产队,因为这个队的人口最少,而且最穷,大队书记希望我们这些知识青年,多动脑筋,让第四生产小队的产量提升,家家户户过年的时候能够多吃二斤白面。

当时由于只有我一个女知青,不好分窑洞,最后就把我安排到了艾小源家,这个家庭是第四生产队光景过的最好的,有四孔窑洞,我和艾小源的妹妹艾小琴住在一个窑洞,这个姑娘年纪不大,只有12岁,但是人很精明。

和塬下面的村庄不同的是,我们生产队不用打水坝,而是造梯田,贫瘠的土地上,人们干的热火朝天,不管多么努力的种庄稼,也只能以广种薄收来形容,陕北的天气干旱,一年四季也下不了几场大雨,靠天吃饭的陕北农民,却从来没有任何怨言,反而每个人的脸上,透露着爽朗和坚毅的表情。

那个时候,我们这些插队知青的生活要比当地的老百姓好很多,因为吃的是供应粮,虽然没有多余的,但是饿不着肚子。而老乡们的生活就很困难,黑窝窝头、玉米面馒头、糠团子,这些可能现在的年轻人都没听说过,甚至觉得不可思议,因为在如今这个时代,当年老百姓吃的,而今都喂猪了。

可我们就是生活在这样的时代。

每天,大队部都会开会总结,平日里的工作就是开垦梯田,拾牛粪,忙完生产队的活,还要自己去砍柴,那个时候由于我们这些北京知青没有干过这些活,善良的老乡们给我们砍柴、挑水,当然,同时会教我们怎么去做这些事情。

起初,我对陕北的生活方式以及环境不适应,几乎每天晚上都会哭鼻子,艾小琴的妈妈就会过来安慰我,看着我睡着后才离去,可能是母爱的光环让我对艾小琴的母亲产生了感激之情,也可能是艾小源打开了我的爱情之门。

到了过年的时候,陕北人也不再对生活吝啬,炸油糕、油馍、萝卜丸子,还会吃上二斤猪肉,艾小琴的父母舍不得吃一口,都留给了四个孩子,还要把不多的一点肉分给我,那个时候我不懂事,觉得是老乡们热情,后来才知道,陕北人把所有人都当家人对待,他们热情好客,即使自己的日子过的不好,也会拿出最好的食物来招待。

艾小源大我两岁,每次送一些饭菜,都是艾小源,家里烧炕的柴,也都是艾小源帮我砍的。

从第二年开始,我们就没有了供应粮,而是靠自己的劳动获得工分,以此来分粮食,吃的和老百姓没什么区别,当然,知青们在陕北插队,因为是知识分子,公社、县里基本上每年都会招聘一些人任职。

和我一起来的一位哥哥曹文远,就是因为写的字好看,文化高,而且是模范知青,最后就在县里的宣传部任职。而我也得到了曹文远不少帮助,比如想要读书的时候,他就从县里给我捎过来,老家的父母寄过来点心,还是曹文远给我送。

转眼间五年过去了,我们也没有了当初刚到陕北时的趾高气扬,多了一些淳朴和平淡,而且很多人也都学会了信天游,大家在劳动的时候,对着山头唱歌,其实陕北的信天游,是非常好听的,对爱情的追求,也都很直白。

此时的艾小源已经23岁了,在当时的陕北,23岁基本上都结婚了,但他没有!

不管是在劳动的时候,还是在闲暇时,艾小源对我都很照顾,而我们俩的关系,也在村里被传开,第一二三生产队都说我们在谈恋爱,那个时候,并没有对艾小源产生爱情,而是像哥哥一样对待。

直到有一次外出劳动的时候,要在一个山水冲出来的坑里种一些谷子,路很窄,那个时候我的胆子大,便自行去种,艾小源不放心在后面跟着,结果一不小心踩空了,差点掉下悬崖,为什么说差点呢?

在我掉下去的同时,艾小源一把抓住我的衣领,所以才避免了一场危机。

看着他憋得满脸通红的用力拽着我,还在大声的喊着让别人一起来救我,在众人齐心协力之下,把我救了上来。

回头再看看三四百米的悬崖,吓得都说不出话来。

这件事后,我对艾小源也有了新的认知,一个不顾自身危险救我命的男人,那是多么的完美。

当时知青和当地人谈恋爱的基本上都是男生,反正在我们生产队,只有三位女生,没有一个谈恋爱的,前头也说了,我胆子大,再加上仔细端详了艾小源,觉得他除了皮肤被晒的黝黑之外,五官挺英俊的。

从1976年开始,寺院坪的知青陆续开始返城,而我和艾小源谈对象的事情,也算是人尽皆知,父母希望我早点回去,可以继续读书,考大学,因为在1977年的时候,恢复了高考。

此时的我没有想那么多,只想和艾小源生活在这块黄土地上,到了1979年的时候,寺院坪村除了我之外最后一个知青离去,而我当即决定结婚。

我想留下来,和心爱的男人生活一辈子,即使未来的生活很艰苦,但也愿意一起努力把日子过好。我父母是通情达理的人,不仅没有反对,还很支持,当时还给了我们700块钱的嫁妆钱,这笔钱对于这个家庭来说,就是巨款。

结婚的时候,我已经24岁了,丈夫艾小源26岁,在此后的十年间,我们生育了五个额日子,虽然生活的艰苦,但五个儿子有两个考上大学,两个上了师范后来当上了教师,大儿子不聪明,但实在,做生意也生活的不错。

前些年,三哥让我们老两口到北京去养老,北京纵然好,可和娘家人住一起,指定不方便,毕竟我身上早已没有了城里人的习惯,再者丈夫也不喜欢大城市,在塬上生活,空气好,还自在。

人的一生有很多种变数,如果能变得幸福,就是人生真正意义上的成功。

声明:版权归原创所有,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。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,请与本网联系,我们将及时更正、删除,谢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