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生最悲哀的就是不能选择父母(没出息的子女给父母最好的陪伴)

2023年1月10日 评论 158 浏览

·布衣粗食

在展开话题之前,说一件古人的趣事。

唐朝时期,人们安居乐业,连续开创了多个盛世。但是交通仍旧很落后,出门远行靠马车、骑马、坐船。

李白说:“朝辞白帝彩云间,千里江陵一日还。”被认为是夸张的手法,从白帝城顺流而下,一天到达江陵等地,更多是描绘作者的心情愉快。

有人找了异乡的对象,不同民族也在通婚,因此接亲的路很遥远。

为了解决接亲的问题,人们探索了一个新方法:男人骑马往女方家赶,女人坐轿往男方家赶,在半路上相会后,一起回男人家。这样就可以节省很多时间,也尽可能在天黑之前,拜天地,入洞房。

这个例子告诉我们两个道理:人到底是靠自己的,人是要主动变通的。

我们常常强调“无规矩不成方圆”,家有家规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我们不打破原有的规矩,就变成了墨守成规的人。

孝顺父母、帮助子女,这是家庭应有的模样,但是坐等孝顺和帮助,注定会失望。各种抱怨,接踵而至,家庭的悲哀,从此开始。

人生最悲哀的就是不能选择父母(没出息的子女给父母最好的陪伴)

01

子女在等父母的帮助:父母却偏心、普通、贫穷。

小时候,我们以为,父母是无所不能的。

一个孩子想要天上的月亮,父亲说:“能啊。”然后父亲端来一盆水,接住了月亮的倒影,还有月光轻柔地洒在水面。

母亲讲了很多的故事,把孩子带入了一个未知的世界。

孩子在上学时,父母拼尽全力为孩子保驾护航。买学区房,花钱上补习班,请家教,上大学,似乎是一气呵成的。

孩子长大了,走进社会,发现自己学到了很多,但是难以施展拳脚。打工一辈子,不甘心,要创业致富,又没有本钱。

伸手向父母要本钱的时候,孩子发现父母“太穷了”——原来自己不是富二代、官二代。

更可悲的是,孩子发现父母很偏心,在教育方面,并没有全心全意对自己好,而是对某一个孩子好。

翻译家傅雷,有两个儿子,都很聪慧。傅雷坚持送傅聪学感情,而傅敏想要学,也不允许。

傅雷还认为,傅敏没有什么天分,踏踏实实做一份工作就行了。因而,偏心的问题,一目了然。

孩子越长大,越发现父母的无能。但是在内心深处,却期待父母帮忙,希望父母是公平的,起码在关键时候,能够给自己一些力量。

在人脉方面,父母也是很薄弱的。尤其是在农村的父母,能够认识的人,就是七大姑八大爷,还有父老乡亲。能够找到像样的工作,就是在工地上挑土,扫大街等。

孩子走向外地时,只能孤零零地走路,对父母失望到了极点。

越来越多的人,怨恨原生家庭的伤害,却是内心深处,期待能依赖。要是因此变成了啃老的人,就更悲哀了。

人生最悲哀的就是不能选择父母(没出息的子女给父母最好的陪伴)

02

父母在等子女的孝顺:儿女却没有出息、居无定所、怨恨家庭。

“养儿防老,积谷防饥”的古训,很多父母都记得。虽然嘴里说,以后自己想办法,不要指望儿女,但是内心深处,仍旧会期待儿女的孝顺。

也有一些父母,在中年时没有准备养老金,房子也没有,坐等儿女长大,然后搬到儿女家去住,或者在某个地方居住,等儿女给赡养费。

并不是所有的儿女都很孝顺;并不是所有孝顺的儿女,都有孝顺的本事。

现在,很多年轻人外出漂泊,自己都无法扎根,怎么能带上父母一起飞翔呢?

我的大姐,长期在外地工作。忙起来的时候,连打电话给母亲也少了。

母亲常常抱怨,为什么生了一个“白眼狼女儿”。

母亲没有办法理解年轻人的生活,她总以为,儿孙满堂,家人常常相聚,就是好日子。

现在,大姐去了深圳打工,和母亲的距离更远了。母亲越发失望,内心拔凉的。

有一个理论,叫“山不过来,你就过去”。

当儿女很忙,父母也很想儿女的时候,父母是可以降低姿态,主动去找儿女的。也许儿女在外,没有房子,但是父母可以在旅馆住几天,和儿女说话,团聚。

从时间上来说,父母更加自由。从孝道来看,儿女应该主动靠近父母。到底如何做,真的不要固执。

古人说:“养不教,父之过。”

遇到非常不孝顺的儿女,父母不要抱怨,应该想一想自己曾经做了什么,让儿女寒心。强求儿女要孝顺,这是行不通的,一旦关系闹翻了,父母就会更加孤独。

家庭关系如何,是有因果的。父母曾经做了什么,无形之中又会回到自己身上。

人生最悲哀的就是不能选择父母(没出息的子女给父母最好的陪伴)

03

当一个家庭的悲剧出现了,不要回避,不要怨恨,要积极改变自己。

要懂得,父母不仅仅属于家庭,而且还属于世界;子女也一样。

人在社会上,不仅要处理家庭关系,还要处理人和社会的关系。家庭幸福,需要金钱和房子等,而这一切,都要从社会上去获取。

其一,靠自己。

别等家人会给你什么,要看看自己能从社会上得到什么,并且把自己得到的东西,尽可能地给其他家庭成员。

其二,变规矩。

经营家庭需要很多的规矩,但不要模板化。根据家庭的变化,年纪的改变,推陈出新。每个人都以身作则,又能推出一个大家长,形成凝聚力,就对了。

诗人劳伦斯说过:“你将拥有的家庭,比你出身的那个家庭重要。”

到了一定的年纪,父母和子女是“各管各家”的,主动适应新模式,大家小家都会旺。

作者:布衣粗食。

关注我的文字,走进你的心灵。

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。

声明:版权归原创所有,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。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,请与本网联系,我们将及时更正、删除,谢谢。